教改的過程,讓大人們漸漸體認到,不再只有士大夫的高中大學之道才是正道。快樂、健康、平安、才藝、人際、技能、技職專長、領導能力..….等,也廣泛地被重視而且被在意,因而家長開始願意讓孩子多學一點才藝、參加社團、參與活動,期待看到孩子成長的快樂一點,學習的多元一點。
然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:即使童軍團所有的活動都安排在假日,以及在學校社團的共同時間,但我們還是常碰到小童軍苦惱地來到面前跟我說:「團長對不起!媽媽說數學要有2張100分才可以去服務」、「團長,要看這次段考成績,才可以去露營」、「團長,我時間排滿了這個、那個…...所以不能來整理要用的露營器材」、「團長,我要留在家裡做這、做那…...不能出來和你們學繩結、營火舞…」。除了孩子叫做童軍以外,無論服務助人、學習技能、體驗成長…...他能參加的少之又少。
大人在想像中相信,參加童軍可以:可愛、獨立、體貼、懂事,成為天使。卻在既有的擔心、捨不得、放不開、升學重要的想法中,刪去了本來願意給孩子的機會,只保留了「童軍」這個名稱,除非升學有加分、大人覺得重要,否則同樣的情況,也出現在校園裡樂團的練習中、校慶接力及表演準備中、演講及朗讀比賽需要時間的練習中、以及擔任幹部與否的矛盾中…...
【延伸閱讀】當所有人都放棄時,只有這位數學老師沒有放棄...... http://goo.gl/DeDfGR
#阿助校園透視 #多元學習 #升學壓力